很多时候,问题其实不在力工

设想这样一种场景:你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,赚得自己的一份工资(多少暂且不论),打算找个媳妇,养个儿子或者女儿。这时候有人跳出来说你这种思维是个叫“力工思维”的东西,说你喜欢“梭哈”(就是赌上一切),来换得一个媳妇。

不仅如此,这个人还要对你钱的用途品头论足,说你应该把钱用来提升你的“外在”,弄来提升“男性的魅力”。你心里会怎么想?这篇鼓吹“力工理论”的文章就是这么说的。

这种思维,我在 Reddit 上曾经看到过,国外的网民把它叫做“女性承认”(female validation),大概就是为了获取女性对男性的认可,男性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,比如穿着打扮、做出特定的行为,等等。同为地球人,大家似乎都能悟出相似的道理。这一点,我还能在我小时候看过的《小淘气尼古拉》里面找出来一段,这篇文章叫《玛丽·艾维姬》,我当时看不太懂,但我长大了有了社会经历,才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它是“广受大人小孩深爱的畅销书”——故事里的所有男孩儿,在玛丽·艾维姬的面前极尽耍宝、打架、爬高上低、比吃饭速度、聚众翻筋斗、用手走路等等各种能事。在故事的最后:

后来,古特布雷太太从她的院子叫她女儿:“玛丽·艾维姬,快回来!你得上钢琴课了。”

玛丽·艾维姬从亚斯特手中拿回她的洋娃娃,跟我们一一握手后就回家了。

鲁夫、克劳岱和杰夫都不爬树了,奥得也停止翻筋斗,亚斯特说:“太晚了,我得走了。”

全部的人都走了。

这真是快乐的一天,我们都玩得很尽兴,只是不知道玛丽·艾维姬是不是也和我们一样。因为我们对她都不怎么友善,我们几乎都没跟她说话,就好像她不存在似的。

小孩子猪鼻子插葱装象、自认为得了便宜洋洋自得的心态、以及明明很享受却嘴硬说“几乎没跟她说话”“不怎么友善”云云,以及谁才是整场活动的中心——实话,有了社会阅历之后,你会发现读完这篇文章,作者想表达的所有东西,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中了。这篇文章不长,你可以找来自己体会,不再赘述。

问题的核心是什么?核心就在于,正如孔雀开屏、猴子打架、老虎争食一样,“寻求女性承认”正是人类社会中这种动物性的外化,这是根植于人动物性中的社会规律。

现代人普遍更加文明,社会更加进步。然而意识到“女性承认”问题的自媒体博主,给广大男性(他口中的“龟男”)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?解决方案居然是,责骂“从交配学和链接学上来说,他是不是一点男性的魅力都没有”“这类‘力工’,在生物学的角度上,毫无吸引力”,让广大男性提升自己的“外在”,提升自己对“性魅力的理解”,还有“培养兴趣爱好”(言下之意可能是换一种方式,从而更好地取悦女性……)。

发现问题了吗?以这篇文章中的博主为代表的,鼓吹“力工理论”的人,看似是“指出男性取悦女性的现象”,是教广大“国男”“觉醒”,实则打的算盘可能是“你们男性最好换种我能接受的方式取悦我,而且你最好不要在互联网上游过来游过去,以免脏了我的眼睛”!

有时候你会发现,社会就是个巨大的翁法罗斯大循环。口口声声反对的,和他心心念念想要的,可能正是同一回事……

这样的思维才是自私的,因为他居然以为,地球上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是一样的,并且是和他一样的。

真正的劳动群体,劳动到在互联网上失声的那种,才不会在乎你在你办公室翘着脚喝着咖啡,打着键盘发的这是什么——我每天上有老下有小的要养,有空管你在这摇唇鼓舌,说什么男性魅力??

笔者之前曾经提出过一个辩经理论:当你在研究文化作品的时候,最好不要因为“别人不是像你这样想的”而认为别人的想法不“正统”,和别人辩经。因为和国家辩经是出于维护纲领和路线的需要不同,人和人之间的辩经很可能毫无意义,从而其实是一种浪费时间。

当然,对于这种口口声声教男性觉醒,实则满脑子都是女权生意的人而言,发这种不易察觉的文章很可能是有钱拿的,都是工作,懂吧,没有办法大家理解一下……

英雄

身後不過碑文幾行

傳說

起承轉合虛構太多

你想

囚徒笑問傀儡

誰比誰更荒唐

我雖一身泥漿 那又怎樣?

無罪 無畏

為何不配?為何要跪?

是非 真偽 由誰來定錯對?

咬斷了命運枷鎖

不瘋狂不成活

埋葬於無人角落

自有評說

——《何者》,《崩坏:星穹铁道》翁法罗斯主题曲

我一直认为真心在乎劳动人民的人,应该是给他们唱赞歌的,不带指责和私心的那种。写到这儿的时候,脑海中正浮现出米哈游的这首《何者》,我觉得写得不错,就放在这里吧。

Posts

Link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