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保证不要错怪这种被写进 UTF11 标准的“发明”,我专门搜了一下这种抽象表意符号的历史。
根据维基百科:
第一个表情符号是由栗田穰崇于 1998 年或 1999 年创造,他当时隶属于 NTT DoCoMo 公司 i-mode 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团队。第一套表情符号包括 172 个 12×12 像素的图标,设计初衷是作为 i-mode 消息功能的一部分帮助促进电子通讯,并作为区别于其他业务的特色功能。
绘文字这种符号,首先在日本创立不是没有理由的,理由很简单,就是日本也是使用(一部分)表意文字的国家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kanji 字符让他们有一定的用图像表达意思的思维习惯和意愿,后来随着 iPhone 等一干智能手机的推出,这种东西就在全世界流行起来了。现如今每天在网上使用的 emoji 符号多达 60 亿个,在非正式的网络交流中,人们用它表达着情感,并且丰富着网络语言的形式。
说到网络语言,可能很少有人思考它的使命是什么。它自从诞生之初,使命就在于“节省”二字。为了节省存储,最早的电脑只支持 ASCII 字符标准,直到现在网上的大多数内容也是英语写成的。为了节省,人们连 by the way 这么一个已经很简短的句子也要缩写成 btw。中文网络用语则是要节省操作步骤:输入一个汉字要按五六个键,那干脆找一些数字(我只有功能机)或者字母拼音代替它。这和现在的年轻网民会把内容缩写成拼音首字母也有一定的关系。
emoji 的设计初衷也在于此:为了从视觉上节省空间,把更多的意思表示“挤”在更少的空间里,大家几乎是发明出了一套全新的,表意并不完善的符号语言,来干和几千年前干的一样的事情——表达人们的思想。问题之一在于,放着现成的绵延发展了几千年的成熟语言文字体系不用,宁愿重复造轮子,也要搞出来一套貌似崭新实则千疮百孔的机制,来表达同样的意思。之二则是,本来是为了节省空间才造出来的表意体系,却不管在存储上还是显示占位上,都额外地浪费了空间。我们随便举个例子,比如说:
看见问题出在哪儿了吗?iPhone 的输入法会在你输完了一个词语以后,把和这个词语相关的 emoji 列举在候选栏中。这样的设计构成了对用户的某种暗示和引导,使得用户会不自觉地点选那个 emoji,而实际上他想表达的意思已经用文字表达完全了。这就造成了语义重复的问题。
而对于占用空间的问题,也很明显,比如 iPhone 的 emoji 表情字库,大小是 20.4MB,而更加完善成熟的表意文字——中文,Oppo Sans 的字库(常规体)只有 9.7 MB。当需要在网页上加载字库时,前者就会非常麻烦,因为它不得不把所有字型都下载到电脑上,这就造成了对带宽和存储的双重浪费;另外这些字库还会不断地更新,使得字库文件越来越大。
一部分人试图用这种表意符号简化输入,好少打几个字。但是问题是这些符号顺序是不明确的,一般只能通过在输入法当中输特定的字才能触发,或者去一个很离谱的长列表里面查找。于是这个过程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。
故而,把表情符号设计成字符并纳入输入法体系,是很糟糕的设计,总结如下:
- 占用额外的磁盘存储和显示位。
- 输入过程不友好。
- 会导致语法问题,影响正常的语言体系和意思表达。
另外,也许是为了吸引注意,这种符号也被大量的营销号、微信 SNS 广告者采用。在这些花花绿绿的符号加持下,他们的产品也许就能被大伙注意到。当然,具体的内容和排版结果不可描述。
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,就是:由于一部分的下沉群体大量依赖类似符号来表示其意思,它们在各平台几乎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。2018 年左右兴起的抖音和快手浪潮,以及所谓“狗粉丝”冲击各种平台(你看触乐、虎嗅网、钛媒体、36 氪这些文章)的浪潮当中,阴阳怪气的语言和泛滥的 emoji 对正常的网络交流表达造成了严重的伤害——这可能就是那些也许连中高考都没(机会)参加的“精神小伙”们赖以表达低级趣味的原始象形文字吧。
真不知道怎么了,我的微博下面的评论怎么乱了套了,谁能告诉我,我做错什么事情了吗?我悄悄的(地)问一句,是不是因为我不认识蔡徐坤呀?可我说的是实话,我真的不认识,不能因为不认识就来黑我吧,我违法了吗?(对不起了蔡徐坤,我真不认识你)活了六十来年如果没记错的话,姓蔡的我只认识蔡明!
——潘长江的微博。(啊,原帖找到了!)
从这个意义上讲,花花绿绿的 emoji 表情图,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膏药和伤疤。它并不美观,设计得也并不好。
当然,最终需要思考的还是人自己。我们为什么会设计出来这种东西,为什么我们居然会重复地造轮子,放着发展几千年的成熟语言文字不用,非要设计出来这样一套不规范不完善的系统来表达意见呢?它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我们日常生活一部分的,在这玩意儿出现之前,我们到底都是怎么过来的呢?而且网络暴民为什么选择拿这样一个东西在网上大放厥辞?难道这些问题不值得反思一下吗?
这是“时代的伤疤”系列的第一篇文章。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糟糕但是却流行的设计,流行得以至于我们压根不知道有它之前,我们的生活到底都是什么样的。本系列会盘点线上线下的一系列没必要却流行得成了标准的事情,目的是引起大家的一些思考。